2021 滇东南苗医药传承与发展研讨会 二维码
593
发表时间:2021-11-14 15:14 第一届 滇东南苗族医药传承与发展研讨会
2021 第一届滇东南苗族医药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苗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馆举行。会议背景,是在健康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指导下, 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苗医药发展条例》落地施行的鼓舞下。云南福元堂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熊保福董事长,首次发起“2021滇东南苗族医药传承与发展研讨会”! 熊保福董事长说:我们苗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56个民族成员之一,苗族医药同时也是我国6大民族医药之一者在我们滇东南聚居传习发展上千年,我们与贵州的苗族同胞母语相通,习俗相同。 我们居住的区域,所处位置为北回归线上,海拔自100—2997米,呈立体气候,生物物种丰富,苗医药药材品种多样化。可以说,我们所处的区域“从事中草药和苗族医药事业产业发展”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云南苗族医药传习脉络地处西部文化,其从业苗医药文化和实践技术活动人员,比起贵州中部苗族医药传承与发展方面,确实落后一大截。可这是历史条件造成的因素。 目前各民族兄弟的医药,和贵州苗族同胞的医药发展,真走在了我们前面。鉴于此,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到自己的短板,从不足中找到原因,发挥我们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虚心向他们学习,用人家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历史告诉我们,中华三大人文始祖“炎帝、黄帝、蚩尤帝”为中华文明的兴起奠定了伟大基础,中华文明延续到今天,是基于中华民族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化这一个精神能量的浑厚。这个道理来自于哲学体系,比如玛雅文明、古印度文明,等的沉没和断层,也许就是民族单一化的主要原因。 当然这个认识可能有点肤浅,论据不够充分,正是由此我才觉得非常有必要把有志于苗医药文化传承、研究与发展的仁人志士聚拢在一起,在交流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希望在交流中找出问题,达成共识。 我们参学贵州中医药大学杜江教授,在答记者问来时,表述苗医药历史与发展: 2015年6月3日《中国中医药报》第4302期,关于苗医药究竟起源于哪里,有着哪些功效,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困境?在由中医药学会主办的“苗医苗药神奇之旅”启动仪式上,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苗医药分会会长、贵州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教授杜江时,对记者的问答—— 一、苗医药的起源和内涵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发端久远的苗族医药与苗族的起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苗族医药见诸史籍的时间也很早,在民族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苗医药有哪些特色呢? 记者: 苗医药是怎样起源和传播的? 杜江:苗医药起源很早,特色明显,在苗族民间传说中,苗医药是由药王所创,故在湘、黔、滇边境还流传着有关的歌谣:“药王药王,身如星亮,穿山越谷,行走如常,食果饮露,寻找药方”。从历史文献上所反应的早期医药人物中, “苗父”是记载最早的 苗族先人医药人物形象,就连《史记》中也有关于苗父的记述,称之为“上古医者”。苗医药特殊的历史背景注定其应用的广泛性。苗族是一个长期迁徙的民族,其迁徙路线经过许多个省区,影响遍及大半个中国,其医药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 记者:苗医药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有哪些特色疗法? 杜江:苗医药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以“苗医生成哲学”为指导,将一切疾病规纳为“冷病”和“热病”,以“冷病热治”、“热病冷治”为两大治则。具体的诊疗疾病又分为“八大诊法”、“治毒九法”等。目前,苗医骨伤、蛇伤疗法,等项目已经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苗医药有哪些有趣故事? 杜江:苗医药疗效显著,久负盛名。19世纪末,贵州松桃厅志记载地甲司苗医龙老二,能为孕妇剖腹取出死胎,经治一个月孕妇就恢复健康,曾轰动一时,传为奇闻。雷山苗医治疗毒蛇伤可谓一绝,并能在短期内治愈能致人死命的疔、痈、疽,对关节炎、风湿、类风湿也有很好的疗效。因此,清以后军政要员十分重视苗医。如咸丰、同治年间,张秀眉领导的义军就有黄平县苗医为他们治刀伤、枪伤;北洋政府内阁总理熊希龄多次到其家乡湘西要苗医到北京治病。长征时期贺龙同志的部下,获得苗医药传人“王政和大师、龙传芳大师”的救治,贺龙同志非常重视苗医药文化,曾多次指示:不但要物色好的苗族向导,而且要动员苗医大师随军前进。新中国成立后,苗族医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已发掘研制出不少治疗疑难杂症的药方。 记者:苗药有哪些特色? 杜江:苗族习惯用新鲜药和植物药,少用动物和矿物药,在环保方面,更能显示绿色健康特点。苗医用药多单方和小复方,一个小复方的药味一般在3-5味药之间,有药精量重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对于方药研究、质量控制、新药开发,以及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是极为有利。 记者:“鲜药”有哪些好处? 杜江:鲜药的质量好,质量高,见效快。例如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从民族医药调研中得到一个治疗骨髓炎的验方,均以鲜药入药,临床上证明有良好的效果,但使用干药代替时则临床效果不佳。一般说来,鲜药经过干燥和存放后容易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或变化使疗效降低,且干药在使用时药材的细胞已经干固、萎缩,需要湿润、溶胀、溶解、溶出等一系列过程,自然不如鲜品来得快。而且药物在加工和存放过程中受光、热的影响会导致许多化学反应的发生和加速,引起原生成分的改变或质量下降、霉变、虫蛀等影响则更大。可见苗医使用生鲜之药确有一定道理。许多苗医为了能够随时用上鲜药,常将一些不易采到的药物移植在房前屋后,所以不少苗医都有自己的“小药园”。 记者:苗药有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 杜江:苗药正成为创新药物开发的一个重要来源。例如,苗族药马蹄金在民间广泛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笨丙氨酸二肽类化合物是从马蹄金中分离所得的二肽衍生物,其母体为马蹄金素。以马蹄金素为母体化合物已设计合成了200个衍生物,而目前已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的1.1类新药“替酚酞”便是从中优选出的最好的一个。近年来,在产业发展的促进下,整个苗医药学科发展很快,苗药的研究从原来的形态、基源、定性定量、药理药化,已深入到指纹图谱、构效关系、药效机理、分子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 记者:苗药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杜江: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贵州先后发展了两百多家民营、私营、个体民族医药机构,开发了近200个民族药成方制剂,其中国家标准民族药154个,同时产生了一批民族药业。现在贵州省有民族药业70多家,生产苗药品种160多个,其中国家准字号品种154个。年产值90年代初从零起步,以年均20%以上速度增长,2011年已达150多亿元。有3家苗药生产企业进入我国中药制药工业的50强,7家进入100强。 基于苗药产业发展的势头和良好基础,贵州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以苗药产业为龙头的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其核心是到2017年,全省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力争1000亿元。 记者:苗医药在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 杜江:贵州苗药产业发展很好,在民族药产业中有很大分量,与此相比,苗医的发展则相对薄弱。目前民族医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执业资格问题。民族医生世代行医,治愈患者不计其数,甚至许多疑难杂症、顽疾在他们手中得以解决。尽管他们收费低亷,群众信赖,但他们却常处于非法行医的尴尬境地。由于医生执业准入门槛高,苗医的子女就算传承了长辈的医疗技术也无法执业,因此很多也不愿继承。有关部门在进行苗医药的调查中发现,贵州省民间苗医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如雷公山地区的138名民间苗医中,文化程度相当于小学的有99人,毕业于卫校(中专)1人。显然,不高的文化程度制约着苗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影响着苗族医药服务领域。所幸苗医的本科人才培养即将实施,相信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苗医药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二、熊保福董事长说:在简述苗族历史变迁和苗医药的基本理论,结合杜江教授回答记者问话的内容,我们不妨简单的谈一下苗族史包括苗医药。 我是个刚出道几年的苗医药传习人,自然不懂苗医药理论,2018年通过中央民族大学朱群会老师给订了一些有关苗族历史包括苗族史学家伍新福老师的《苗族史研究》、《中国苗族通史》,20年前朱群会老师的《走出大山,百年中国苗族优秀人物选》和《熊希龄》文学史,王朝江老师的《苗学通论》,朱群会老师特别赠送其与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合编的《人生—家训文化是启蒙》两部,医药学类有《中华本草—苗药卷》上下两部,陆科闵和王福荣主编的《苗族医学》上、中、下篇两部,包骏和冉懋雄主编的《贵州苗族医学研究与开发》精装本,塘海华老师著的《苗族药物学》。 最难能可贵的是王亚州老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苗医药体系认证、苗医药传承数据梳理、苗医药健康科普宣传,等关于规范苗医药体系的工作。今天《松桃苗族自治县苗医药发展条例》出台,包含着贵州苗医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是千万年来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党和国家对苗族人民的关怀和认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元年,在《松桃苗族自治县苗医药发展条例》落地颁发实施之际,王亚州老师的著作三部,即《苗医传承》、《苗药传承》、《苗膳传承》也问世了。我作为一个刚继承家传苗医药几年的后来者,在进入苗医药领域一开始就得到了贵州苗族同胞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获苗药妇科非遗传人暨贵州苗阳堂创始人罗兰董事长、和苗膳医药学科非遗传人王亚州老师的关怀和引导,与期成了曾在外交部驻赞比亚和乌拉圭大使馆被称为“北非能手”的张玉明苗医师的门生。 回顾以上内容中显示的时间、背景,我们清晰的看见贵州苗医药这几年的重大发展,先不讲苗医药,就讲“苗医药立法、立书"这两件代表性权威大事,诚然这也只是我身边的人我知道的事而已,我想用“冰山一角”来形容是否恰当! 在本文开头正题内容,我引用了杜江教授在2015年6月3日由中医药学会举办的“苗医苗药神奇之旅”启动仪式上答记者问为主要内容,我们都看出贵州苗药从90年代经济产值为零,后以每年20%的产值递增,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数字。最后当记者问到杜江教授“苗医药在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时,他心情不免有些沉重,不无遗憾的回答:“苗医环节十分薄弱。目前民族医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执业资格问题,民族医生世代行医,治愈患者不计其数,甚至许多疑难杂症、顽疾在他们手中得以解决。尽管他们收费低亷,群众信赖,但他们常常处于非法行医的尴尬境地。由于医生执业准入门槛高,苗医的子女就算继承了长辈的医疗技术也无法执业,因此很多也不愿继承。有关部门在进行苗医药调查中发现,贵州省民间苗医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如雷公山地区的138位民间苗医中,文化程度相当于小学的有99人,毕业于卫校(中专)1人。显然,不高的文化程度制约着苗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影响着苗医药服务领域。所幸苗医的本科人才培养即将实施,相信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苗医药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通过杜江教授以上的话,我们云南苗族同胞真是感同身受。当然贵州实施了本科苗医药人才培养战略计划的同时,又在致力于苗医药体系认证的不具体工作。在杜江教授2015年的这次讲话到今天,过了六个年头,这期间的苗医药文化发展我知之甚少,但我知道从2019年《关于苗医药纳入国家医疗体系的提案》的形成,同年11月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启动“松桃县苗医药发展条例”立法会,到2021年11月1日《松桃苗族自治县苗医药发展条例》落地出台,经过了两年时间。可想在2015年前后或许更早的时间里,贵州苗医药专家和仁人志士就对苗医药发展条例制定了战略目标,多年来围绕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不会忘记,我是通过王亚州老师的认可和提携,2016年进入国家大数据库,成了百度公众人物。苗医药今天的发展,离不开王老师的初心,包刮杜江教授、唐海华会长,等,许许多多热爱苗医药的同胞同仁的无私奉献,我非常感谢你们这些苗族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之先行者们,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礼!有志者,事竟成。 (一)苗族简史,大家都知道苗族人民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自涿鹿之战后苗族子民经历了五次大迁徙,形成了今天的三大支系,即东部苗族、中部苗族、西部苗族。西部苗族指川南、黔西、云南和南亚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的苗族,包括因70年代密支那秘密战争迁往欧、美、澳等洲的部分苗族,故苗族是世界性民族。 因不断的大迁徙,苗族只能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丟弃了自己的书本,把文化用腊染、刺绣在衣服上,故有“把文化穿在身上的民族”之说。 (二)苗族医药,苗族医药属民族传统医药,是中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苗医药为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繁衍生息、生产生活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健康保障,对苗族人民的贡献不可磨灭。有史料记载,西汉刘向在《世说新语》“说苑.辨物”中说:“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夫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这个情景描述了远古“神药两解”的医疗理念。苗族社会中,流传着“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三千苗药,八百单方”的说法。 苗医药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论医学,目前梳理成文的苗医药书籍,记载了“两纲、五经”;论疾病有“三十六症、七十二疾、一百零八小症、四十九翻十丹毒”等;论病理有“气、血、水”学说;论药理有“冷药和热药”之分。疾病分类有“经、证、翻、龟、小儿胎病、新生儿抽病、丹毒、疔、癀、花、疮”等。药类分有“植物、矿物、动物”。诊病学主要有“三大原则、十六大法、四十九套方术”。诊病方法:望、闻、问、触(切脉、摸骨肉)。药性味:酸、甜、苦、辣、咸、辛、淡。 (三)滇东南苗医药传习: 三大原则,调整搜媚若,补充各薄港搜,改善玛汝务翠。 十六大法:驱毒法、败毒法、攻毒法、止痛法、冷疗法、热疗法、提火法、退火法、止泻法、健胃法、帮交环法、补体法、表毒法、退气法、驱寒法、解危法。 四十九套方术:生药术、煎汤术、药酒术、吸药术、丸散术、吹药术、灌药术、涂药术、擦药术、敷贴术、药洗术、挂药术、睡药术、熏烟术、蒸疗术、导气术、推抹术、刮痧术、吮吸术、拔罐术、放血术、麻醉术、开刀术、缝合术、包扎术、正骨术、灌气术、烫熨术、烘烤术、滚蛋术、灰碗术、火燎术、灯火术、烧烫术、火针术、发泡术、打针术、挑痧术、点堂术、冷浸术、光照术、冷浴术、热浴术、操练术、戢毒术、化水毒、冲喜术、治神术、食疗术 本次召开滇东南苗族医药传承与发展研讨会 —— 意义和目的,是推动滇东南苗医药传承与发展,是在健康中国和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顺势而为,意在挖掘、传承、保护和宏扬苗族医药,把口传心授、口口相传的苗医药文化转化为书面文字数据记载,让滇东南苗族医药有自己的体系论证,是为了苗族医药更好进入国家医疗体系的初心举措,今天召开滇东南苗医药研讨会势在必行,对拓展苗医药领域,产业化发展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对加强苗医药更深层次的了解、认识和领会,壮大苗医药人才队伍,和依次产生以下内容来进行商讨:组建文山苗族医院,成立文山苗医药临床试验基地,构建文山苗医药研究所,建设文山苗医药健康科普宣传中心,开展文山苗医药人才培训中心,落实文山苗医药种植养殖基地,抱团注册文山苗医药加工厂。 本次会议的筹备组人员和单位名单(排名不分先后):1、熊保福 云南福元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董事长。 2、陶志勇 砚山好姑滴养身馆负责人。3、项廷强 砚山苗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馆 (省级)明斋胜艺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4、马正槟 苗藜康中药产业责任有限公司 、马关县民族民间医药学会会长。5、张明昌 茶中药种植,马关县都竜镇武装部原部长。6、侯保贵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亿蒙药材种植基地。7、马朝山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县新街沙仁野红三七种植 。8、王玉林 苗医师 。9、马万成 文山发浩中药店 。10、陶骏 砚山众和种植有限公司 。11、严正发 文山蒙茶中草药经营部。12、熊保祥 文山财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灰正福 文山红豆杉种植基地。14、熊兴良 药材种植销售。15、侯亚楠 云南苗父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18、灰加明 兰花药材种植。19、王盛邦 苗医药草药店。
信息来源:滇东南苗医药研究筹备组 数据梳理:北京苗医药宣传站 2021年11月13日
文章分类:
文化宣传
|